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品牌工厂
近期,沃尔玛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就“涨价宣言”展开激烈争论,这一事件暴露了美国零售业巨头在特朗普实施关税政策压力下的艰难境地。
5月15日,沃尔玛公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的业绩情况,其总营收达到了1656亿美元,但令人遗憾的是,净利润却减少了12%。面对这一情况,沃尔玛的首席执行官董明伦(Doug)显得有些焦虑,他随即发表了关于涨价的声明,意图通过提高商品价格来弥补因关税增加而产生的额外开支。随之而来的是,美国消费者不得不面对即将到来的涨价潮。
每月独立访客数突破一亿二千万,沃尔玛全球电商平台敞开大门,热忱邀请您加入,共同开拓价值万亿的广阔市场!立即点击此处,参与盛会!
继沃尔玛公布最新财报之后,美国零售业的其他几大领军企业,如家得宝(Home Depot)、劳氏(Lowe’s)、塔吉特()、百思买(Best Buy)、开市客()、克罗格(),也陆续公布了本季度财报。这些报告是否受到关税上涨的影响,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01
沃尔玛“涨价宣言”,硬刚特朗普?
90天的“停火协议”使得中美之间的关税战暂时得到了遏制。尽管特朗普多次高举关税这根大棒,但即便它暂时被收起,仍对美国零售业带来了阴影。
摩根大通的首席执行官戴蒙(Jamie Dimon)发出警示,即便目前关税处于较低水平,其极端性依然不容忽视。在参加一档财经播客节目时,美国进出口银行的前任主席弗雷德·霍赫伯格(Fred )表示,关税不太可能回升至100%以上,但他预测关税将维持在特朗普上任之前的高位,这将导致美国消费者每年在商品上的支出增加约“1000至1500美元”。
高昂的进口商品价格可能导致消费者紧缩开支。根据密歇根大学最新的调查结果,美国消费者的信心指数已经连续五个月呈下降趋势,从上月的52.2点降至50.8点。同时,对于未来一年的通胀预期也急剧上升,达到了7.3%,这一数字几乎是去年11月大选前2.6%的三倍。此外,还有数据显示,美国零售市场的热度在4月份急剧降温,零售销售增长率从3月份的两年最高点1.7%骤降至0.1%。
面对关税带来的压力,沃尔玛,这家零售业的巨头以及美国最大的食品杂货连锁,选择了提高商品价格以分摊成本。在5月15日举行的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公司CEO董明伦指出,即便关税政策可能有所变动,沃尔玛仍难以完全吸收当前关税所带来的全部负担。
5月15日,沃尔玛公布的业绩报表揭示,在4月30日之前,其营业收入达到了大约1656.1亿美元,这一数字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5%,但这一增幅并未达到市场预期;同时,其合并净利润为44.87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2.1%。
沃尔玛首席财务官约翰·雷尼在接受CNBC采访时透露,沃尔玛的宗旨是“每日低价”,然而,关税的上涨幅度已经超出了任何零售商所能承受的范围。在美国市场,沃尔玛销售的约三分之一商品为进口产品,这些商品主要来自中国、墨西哥、加拿大、越南以及印度等国家。约翰·雷尼指出,尽管美国政府已对关税税率进行了调整,但消费者仍觉得税率过高。他期望关税能够继续下降。从5月底起,美国消费者可能会察觉到商品价格的上涨,此次价格变动将影响到电子产品、玩具以及食品等多个领域的商品。
沃尔玛被看作是反映零售业及美国消费者状况的晴雨表,一旦连这个象征着“低价”的象征都难以维持,恐怕会触发整个零售行业的巨大动荡。在此情形之前,美国已经出现了“涨价风潮”,微软、福特、惠而浦等企业纷纷上调价格。沃尔玛的涨价行为直接影响到民众的基本生活消费,若其他零售商也效仿此举,对于美国政府而言,无疑将带来极大的困扰。
两天后,沃尔玛宣布“涨价宣言”,美国总统特朗普随即在社交媒体上对沃尔玛发起批评,他指出:“沃尔玛不应将全面涨价的原因归咎于关税。去年,沃尔玛的利润达到了数十亿美元,远超预期。他们应当自行承担这些关税,而非转嫁给消费者。”
不久之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透露,他与沃尔玛首席执行官董明伦进行了沟通,并成功获得了对方承诺,即沃尔玛将依照规定承担相应的关税负担。
5月20日,《今日美国》上刊登了沃尔玛的声明,针对总统的愤怒作出回应:我们持续努力确保商品价格尽可能低廉,并且这一努力将不会终止。然而,鉴于零售业利润空间极为有限,我们只能尽己所能。
“打嘴仗”告一段落。
沃尔玛并非唯一遭受特朗普抨击的企业。当玩具生产商美泰宣布因关税上涨时,特朗普发出警告:“我们将对其玩具征收百分之百的关税,他在美国将无法售出一款玩具。”
CNBC报道指出,众多美企受关税影响,纷纷上调商品价格,“涨价”已成为零售业公开的自救策略,沃尔玛便是其中一员。继沃尔玛宣布调价之后,耐克也宣布将在5月份提价。美国分析师预测,阿迪达斯和彪马或许也将效仿此举。凉鞋的生产商、珠宝零售商以及知名品牌拉尔夫·劳伦,均在评估通过提升各自商品售价的方式,以分散美国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
继沃尔玛发布最新财报之后,美国的几家主要零售企业,如家得宝(Home Depot)、劳氏(Lowe’s)、塔吉特()、百思买(Best Buy)、开市客()、克罗格(),也陆续公布了它们最新一个季度的财务报告。
在业绩讨论会上,Home Depot与Lowe’s均明确表态,未来将维持价格稳定,他们计划通过实施组合定价策略以及加强库存管理等方式,以减轻关税带来的影响。
Best Buy本季度的收入未能达到既定目标,因此对全年的销售和盈利预测进行了下调。这一调整的背景是,由于关税的上升,其销售的大量消费电子产品成本有所上升。在其首席执行官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他透露公司已经提高了部分商品的价格,旨在缓解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在他看来,在实施其他策略以减轻额外开支之后,提高价格成为了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选择”。
财务会议上,CFO指出,近期几个季度中,会员状况并未出现显著变动;我们认为,目前会员可能依旧如同先前那般,对品质、价值以及新鲜度给予高度关注。他们维持着消费意愿,然而在消费决策上显得格外谨慎。
这意味着我们拥有众多途径来缓解关税带来的冲击,而调整价格则是其中最为末端的策略。
为应对关税带来的挑战,众多零售巨头,包括沃尔玛和Home Depot,已经采取了行动,他们提前进行了库存的补充采购,这样做旨在为商品价格的波动提供一定的缓冲余地。
面对关税引发的成本增长以及特朗普政府采取的强硬措施,美国零售商如何应对关税带来的压力,成为了外界关注的中心议题。
02
涨价之外,美国零售巨头的抗压之路
中国开源证券研究所的数据表明,尽管“关税大战”已暂时休战,但我国对美国出口的商品仍需承受高达30%至60%的关税负担,这无疑给我国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这种压力被平均分配到两个方向,一方面作用于中国供应商,另一方面则施加在高度依赖中国供应链的美国零售商身上。
美国零售企业对中国供应链的强烈依赖,构成了沃尔玛在总统施压下仍坚持提价的深层原因。根据最新统计资料,大约有38%的沃尔玛商品受到了新增关税的显著影响。
根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在2024年,美国对中国商品的进口总额达到了4400亿美元,其中绝大多数为美国民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各类商品,包括手机、电脑、家具、家电以及鞋子等。
具体分析相关数据,我们发现,美国婴儿登记网站提供的信息显示,绝大多数婴儿推车和汽车座椅均产自我国,具体比例分别为97%和87%;美国玩具协会的数据则表明,美国市场上的玩具产品中,大约80%源自我国;此外,美国《纽约时报》和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指出,美国户外及厨房用品中有80%-90%来自我国,而诸如烤面包机和烧烤架等产品的进口依赖度更是高达95%以上;在纺织服装领域,我国依然是美国最大的进口国,2024年美国在全球纺织服装进口总额中,我国所占比例高达26%。
为了减轻关税带来的负担,美国零售商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将关税负担转嫁给中国的供应商,二是与中国的供应链断绝联系,从而分散其供应链。
第一条路沃尔玛早就尝试过。
3月11日,沃尔玛向我国供应商提出,在特朗普实施的20%关税(针对芬太尼的关税)正式实施后,供应商需自行承担所有关税费用。若供应商无法满足这一要求,沃尔玛将考虑寻找其他供应链。然而,面对我国坚定的立场,沃尔玛不得不放弃这一方案。在商品价格剧烈上涨以及供货中断的双重压力下,4月26日,沃尔玛不得不向中国供应商发出通知,要求其恢复发货,并承诺将承担所有关税费用。
在5月15日的业绩交流会上,沃尔玛对合作伙伴的立场转变为:把对供应商的友好对待放在首位,因为我们与其中大部分企业有着长期的协作历史,并且展望未来,我们打算持续深化这种合作关系,同时,我们将采取更为长远的战略眼光。
沃尔玛走到涨价这条路上,其实还是经过了一番挣扎的。
由于供应链的多元化,这已成为美国零售商应对关税挑战的关键策略。例如,家得宝(Home Depot)、劳氏(Lowe’s)等公司均在业绩会议上指出,他们计划通过分散供应链来减轻关税带来的压力。
表示正在积极地寻求供应商多样化,以保持较低的价格。
在业绩沟通会上,Home Depot着重指出,近年来公司着力构建多元化的全球供应链体系,旨在提升采购的应变能力。目前,Home Depot的采购中,超过半数源自美国。与此同时,中国采购的比例自2018年的25%下降至15%以下,公司还计划到2026年,任何单一国家的采购比例都不会超过10%。
Home Depot的竞争对手Lowe’s透露,目前大约有60%的采购源自美国,紧随其后的是中国,占比大约20%。从中国进口的货物主要包括人造圣诞树、吊扇、小型家电以及各类工具。目前,Lowe’s正在积极寻求多个国家的合作,以生产这些商品。
这也意味着,当前大约有一半的商品源自美国;在自有品牌方面,来自中国的比例自2017年的约60%减少至目前的约30%;而且,公司计划在明年年底前将这一比例进一步降低至25%。
在当前变化莫测的贸易形势下,我们应着重与各国或地区的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同时分散采购渠道,以此最大程度地减轻关税带来的冲击。
但供应链重构,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
Best Buy作为全球最大的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零售巨头,其约97%至98%的商品均来源于进口。这些商品包括电视、笔记本电脑、厨房电器以及其他众多消费电子产品,其中大部分均产自中国或亚洲其他地区。
Best Buy大约有25%的商品源自美国或墨西哥,余下的约40%则来自越南、印度、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目前,中国商品在其供应中占据了30%至35%的比例,但3月份这一比例高达55%,这一短时间内中国商品份额的显著下降,进一步凸显了Best Buy受到关税政策影响的严重程度。
沃尔玛的销售额中,服装、电子产品以及玩具等品类占据了三分之一,而这些商品大多产自中国、印度、越南等国家。据《》报道,2023年,沃尔玛大约有60%的商品源自中国。而从沃尔玛的财务报表来看,到了2024年,中国进口的商品在总采购量中占比为35%,这一比例相较于之前有所减少。
沃尔玛正致力于拓展其供应链的多样性,计划在墨西哥、越南等国家和地区打造新的供应商群体,同时在美国积极与当地的中小型制造商携手合作,着重加强服装和家居用品类别的供应能力。
尽管上文已经提及,诸如服装、日常用品、节日用品以及玩具等关键品类,我国供应商在短期内仍旧难以被其他供应商所取代。
玩具行业对垂直供应链的深度需求显而易见,从原材料塑料到模具、油漆等环节,中国独占鳌头,形成了这样的完整生态系统。在采访中,玩具巨头Zuru的联合创始人尼克·莫布雷(Nick)曾明确表示:“就算(美国)提高关税,中国的供应链依然坚不可摧。在效率方面,我们根本无法与之匹敌。”即便是将生产设施转移到越南或印度,这样的迁移也颇具挑战,因为那些地方的供应链与我国相比,差距仍然较大。
因此,提高价格成了沃尔玛在短期内不得不做出的抉择。有市场分析师指出,沃尔玛只需整体上调价格5.7%,便足以完全抵消成本上升,同时维持现有的盈利水平。然而,当沃尔玛公开宣称将价格提升至消费者预期的20-30%,再进一步上调至10%时,其净利润几乎可以实现翻倍,同时沃尔玛还能避免成为涨价行为的“罪魁祸首”。
Home Depot和Lowe’s两家公司寄望于通过优化供应链结构来缓解关税带来的压力。Home Depot更进一步明确,一旦某些商品因关税上涨而成本增加,他们将决定淘汰这些商品。
分析人士提醒,若对中国商品征收高达30%的关税,将使得企业难以在不提升售价的前提下吸收成本上升的压力。以往,企业主要销售的是利润空间较大的非必需品,如服装和家居用品,其中不少源自中国及亚洲其他地区。然而,近年来,企业才开始转向销售利润率较低但不可或缺的食品和家庭用品。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于4月16日向美国零售媒体Dive提供的一份报告中指出,那些利润率较低的小型非必需品零售商,比如某些企业,可能会遭遇严峻的关税盈利挑战。这些企业的共同点是,对中国制造产品的依赖性较强,且营业利润率偏低,它们在未抑制需求的前提下,提升产品价格的能力相对有限。此外,食品杂货的供应链主要立足于美国境内,这一特点对本土的竞争者有利,因为他们在该领域的市场份额更为庞大。
去年,该公司开始着重发展自主品牌,而自主品牌在零售业中普遍具有较高的平均利润率,这有助于缓解部分利润压力。然而,对于公司来说,目前自主品牌所能发挥的作用尚显不足。
创始人克雷格·约翰逊指出,在多元化战略的实施上,本应展现更加主动和敏捷的态度。他们迫切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变革,然而目前的情况似乎显得有些迟缓。
03
美国零售商,“吃下”关税之苦
利润来源多样化,也是美国零售巨头分散关税重压的措施之一。
沃尔玛的管理层强调,他们计划通过拓展电子商务渠道、发展会员制度以及增加广告收入等途径,来丰富公司的盈利模式。根据沃尔玛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在全球范围内,其电子商务业务实现了22%的增幅;在广告业务领域,涵盖VIZIO在内的业务在各市场均增长了50%;沃尔玛的国际业务销售额达到了29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7.8%;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市场的业务表现尤为突出,净销售额达到67亿美元,这一数字占到了国际业务总销售额的五分之一以上。
尽管在其他业务领域收入尚且保持稳定,沃尔玛却保持着高度的危机感。据《华尔街日报》披露,该公司正计划进行结构调整,预计将裁减大约1500个职位,旨在减少成本支出并提升决策效率。
此外,更高端的“会员经济”,或成为美国零售巨头的抗压抓手。
在第一季度的业绩讨论中,沃尔玛、Home Depot以及Lowe’s均不约而同地突出了“会员经济”的显著价值。
在美国,沃尔玛旗下的山姆会员店会员收入增长了9.6%,且会员收入增幅达到了两位数。在中国,山姆会员店的会员收入增长幅度更是超过了40%。沃尔玛持续扩大高收入购物者(家庭年收入超过10万美元)的市场份额,这类消费者对价格相对不敏感。而通过这部分客户所创造的利润来抵消关税成本,也是沃尔玛采取的一项策略。
以会员经济闻名的企业,其季度业绩亦揭示了一些关键信息:截至5月11日,该企业净销售额实现了8%的同比增长,攀升至619.6亿美元;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5.7%;净利润达到1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亿美元。其中,盈利能力最强的部门,即会员收入部分,增长了5.4%;尽管会员费用有所提升,但去年会员总数仍增至1.37亿人。会员经济使得企业能够专注于较少的商品种类,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保持价格上的竞争力。
Home Depot的信心同样得益于其专业客户群体。据Home Depot透露,目前其业务中,承包商、装修公司等专业人士的比重已超过50%。在这120万专业客户中,复购率高达85%,且人均消费额达到了1200美元。Home Depot坚信,相较于其他零售商,其客户群体在经济实力上更为雄厚,平均年收入约为11万美元,其中80%的客户拥有自住房产。
Home Depot 已经清晰阐述了其战略规划:一方面,计划将专业客户的比例提高到70%;另一方面,正加快步伐推进供应链的本土化进程。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旨在减轻关税带来的负面影响。
Home Depot作为美国第二大家居装饰用品连锁企业,其竞争对手Lowe’s被称作“平民版”家居连锁。相较于Home Depot,Lowe’s的DIY客户群体更为庞大,拥有超过3000万的会员。然而,在客单价和购物频率上,Lowe’s的DIY客户表现不如Home Depot的专业客户。此外,这些DIY客户也更容易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从而影响他们的消费支出。目前情况下,由于消费市场疲软,DIY客户持续减少对大宗非必需品的采购,且在价格波动期间倾向于紧缩开支。
分析人士认为,在现行的关税条件下,Home Depot相较于Lowe’s,其承受压力的能力可能更为突出。
不论怎样,庞大的零售业巨头在关税最严峻的时期仍能找到出路。相较之下,美国的中小型零售企业可选的道路则相对有限。
在中美关税谈判终止之前,由于特朗普政府实施的异常关税政策,美国的破产企业数量已经较去年同期上升了7.38%。众多美国媒体纷纷报道,众多玩具制造商以及母婴产品销售商正面临着裁员和破产的双重压力。
在90天的“暂停”措施实施完毕之后,《华盛顿邮报》于5月18日的报道指出,关税对于众多美国中小型零售商而言,依旧构成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以玩具行业为例,在此之前,美国对玩具的进口并未征收关税,但如今,针对从中国进口的玩具,所实施的关税率竟然高达30%。
中小零售商往往缺乏在本地建立供应链的能力,若要将供应链转移至中国以外的国家,亦面临诸多挑战。例如,越南等潜在的制造业中心通常更倾向于与大企业合作,而中小型企业的订单量较小且波动不定,这使得它们难以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进而影响利润水平。
关税正在对企业造成致命打击。这位小型文具企业的负责人在接受《华盛顿邮报》的采访时表示,自2011年起,她便投身于这家文具企业的经营。得益于中国供应商提供的性价比极高的产品,该企业在过去十几年里一直保持着竞争力。然而,目前她的生意正面临巨大的危机。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或将最先摧毁美国的中小零售生态。
(封面图源: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