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任正非接受专访:我们允许人家骂
无论赞誉还是指责,任正非均持无动于衷的态度,他心中所想,唯有专心致志地将自己的事业推向前进。
近期,在位于深圳的华为公司总部,该公司的执行长任正非接受了来自人民日报的独家访谈,而这次访谈的报道亦被刊登在了人民日报的显著位置。
在此次交谈中,任正非就公众关注的国际封锁、昇腾处理器、根本性研究以及人工智能等焦点议题,畅谈了自己的见解。
尽管人一旦成名就会招来诸多非议,然而,或许能让任正非感到安慰的是,在漫长的岁月里,华为始终在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上赢得了广泛的好评,众多网友将其誉为“国货之光”。作为备受赞誉的民族品牌,华为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认同度同样极高。
任正非对此作出回应:“他们夸赞我们,我们承受的压力也不小。他们批评我们,反而能让我们更加清醒。我们所生产的商品,自然会有消费者的评价,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们并不排斥别人的指责。只要他们说的是真话,即便是批评,我们也愿意接受。对于赞美和指责,我们都不应过分在意,而应关注自己是否能够做得更好。只要我们不断提升自己,那么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在本次交流中,任正非就昇腾芯片面临“警示”风险的问题发表观点,他指出,我国芯片企业众多,其中不乏优秀者,华为便是其中之一。美国对其成就的夸大是不实的,华为的实际实力尚未达到如此高度。我们还需不断努力,才能达到他们的评价标准。目前,我们在单芯片技术上仍落后于美国一代,但通过运用数学来弥补物理的不足、非摩尔技术来补充摩尔定律的局限,以及采用群计算来提升单芯片性能,我们已经在实际应用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同时,任正非表示,对于芯片问题无需过分忧虑,通过采用叠加和集群等策略,其计算效果能够与业界顶尖水平相媲美。在软件领域,未来将有众多开源软件来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
在芯片研发之外,任正非在交流中强调了对基础研究的关注。尽管基础研究过程可能相当漫长,且在短期内难以给企业带来收益,华为依然决定在其每年投入的1800亿研发资金中,划拨出大约600亿专用于基础理论研究,并且不对这部分投入进行业绩评估。除此之外,华为还积极扩大基础研究的影响力,与众多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
任正非强调,若缺乏理论创新,我们便无法超越美国。为此,华为内部设立了一套机制,至于何时能取得成果尚不得而知,而对于科学家们,我们并未设定具体要求。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对当前备受关注的人工智能领域给予了高度重视,他坚信人工智能可能成为人类社会的最后一次技术变革,尽管能源领域的核聚变技术同样不容忽视。他进一步指出,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将跨越数十年甚至数百年。尽管如此,大可不必忧虑,我国拥有丰富的人才储备、充沛的电力供应以及先进的信息网络等众多优势。在实践层面,我国制造业在人工智能的应用上进展迅速,预计将涌现出众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模型。
总体而言,不论是芯片制造、基础理论研究抑或是人工智能领域,任正非均对华为及我国充满信心,面对重重困难和挑战,他总是鼓励大家,“不必过多纠结于困难,只需埋头苦干,脚踏实地,稳步向前”。
二、不断创新的华为让人惊喜
一步一步往前走的华为确实带给了我们许多惊喜。
面对外部技术的封锁,华为依然推出了众多令人眼前一亮的新产品。比如,华为在前年发布的Mate 60 Pro手机,该手机搭载了国产“中国芯”麒麟9000S芯片。其热销情况不仅彰显了华为在芯片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同时也映射出国民对科技的自豪与信心日益增强。凭借卓越的性能和不断的技术革新,华为Mate 60 Pro不仅满足了众多消费者对于高端智能手机的期待,同时也为我国手机市场的复苏注入了新的活力。
谈及华为旗下的杰出手机产品,自然不能不提华为Mate XT卓越大师版的三折屏手机。自其问世以来,便迅速成为了公众热议的焦点。它不仅以那别具一格的三边折叠设计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眼球,而且其所采用的创新技术也激发了人们对科技进步的强烈期待和广泛的讨论。此外,该产品的宣传语“三折设计,无论怎么折叠都能展现其表面”在网络上迅速走红,甚至一度成为了热门话题。
华为云不仅在手机领域表现出色,在近期举办的生态大会2025上同样备受瞩目。该平台推出的384个超节点,再次将华为推至公众视野的焦点。这款创新的AI加速器,其核心算力由昇腾910芯片提供,性能更是超越了英伟达的A100。尽管华为的AI芯片生态系统尚未完善,其生产过程仍旧依赖于全球各地区的供应链,然而这一技术成就已在业界激起波澜,因为只要不断努力,转机终将到来。
除了那些令人眼前一亮、再亮的产品之外,华为亦在对自身的公关手段进行优化,其焦点逐渐转向了对商业和产品本身的深入关注。
今年,余承东辞去车BU董事长职务后,继任者何利扬对宣传策略进行了调整,不再推广“无图智驾”,转而聚焦于“全场景安全冗余系统”。同时,他们用工程师纪录片替换了高管演讲视频,旨在将宣传重心转移到“技术本位”,以此引导舆论关注产品本身。
幸运的是,华为的辛勤付出并未徒劳。查阅华为2024年度报告可知,去年度华为的综合业绩表现十分出色,其全球销售收入达到了约8621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2.4%。各个业务领域均实现了正增长,尤其是终端业务和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这一增长动力显著拉动了公司整体营收的提升。
三、预测未来,走向未来的华为
道路依旧在脚下延伸,历经至今的华为,绝无停歇之意,它必须不断前行,再不断前行。
既然选择了继续前行,华为的首要任务便是明确前进的道路。据悉,华为现行的战略规划集中在技术创新、业务范围的扩大、生态体系的构建,以及对数字化和低碳化发展潮流的应对。
在技术创新领域,尤其是针对通信技术这一关键分支,华为计划增强对6G等前沿关键技术的研发资金支持。与此同时,公司还将不断加大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力度,助力昇腾AI生态系统的持续完善与发展。
在生态建设领域,华为实际上已取得显著进展。截至2024年年末,鲲鹏和昇腾两大项目已吸引665万开发者参与,并与8500多家合作伙伴建立了合作关系。鸿蒙系统的开发者数量已突破720万,生态设备累计超过10亿台,标志着鸿蒙生态正站在从量变迈向质变的历史转折点上。
因此,在今年的发展中,华为将致力于深化根生态建设,着重构建鸿蒙系统的原生应用生态体系。具体来说,华为计划将国内使用最为频繁的5000个应用软件迁移至鸿蒙操作系统,同时,将打造一个统一的开发者平台,将鲲鹏、昇腾以及鸿蒙生态资源进行整合,为开发者们提供一个统一的接入渠道。
在迅猛发展的汽车行业领域,华为亦制定了相应的战略规划。去年度,其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部门业绩大幅攀升,增幅高达474.4%,并且首次在当年实现了盈利。
华为的愿景远非止步于此。他们立志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尽管华为并未直接投身于汽车制造,但现已成长为国产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方案的关键供应商,距离实现这一目标已更近一步。
目前,华为已经与多家汽车制造商建立了战略联盟,其中包括极狐、阿维塔、奇瑞等品牌。通过这些合作,华为成功推出了多款配备鸿蒙智能驾驶系统的汽车产品,旨在与合作伙伴共同促进鸿蒙智能驾驶技术的进步。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华为计划持续加强与汽车制造商的合作关系,致力于推进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更新。其愿景是在2030年之前,实现L4级自动驾驶的里程碑,即在该年份前,让自动驾驶系统在某些特定环境和条件下,具备独立完成驾驶任务并持续监控驾驶环境的能力。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华为需秉持长远眼光,敢于在逆境中茁壮,正如任正非所言,“不去考虑困难,动手去做便是”。未来的走向无人能预知。然而,对于华为来说,或许最明智的预测未来之道,便是主动塑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