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货运代理公司遭遇破产都会在行业内引起轩然大波,尽管货运代理行业已经历过多次大规模的整顿,但其中仍有不少未被淘汰的幸存者。此次,一家知名的大型货运代理公司破产,而且这家公司还是业内著名的国际物流企业。
近期,众多商家纷纷揭露,业内颇具盛名的物流企业“跨境好×”遭遇了严重的财务危机,甚至导致公司全体员工被解雇。此事件在业界引发了极大的震动,毕竟该平台在行业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它不仅成功吸引了数亿人民币的A轮融资,还汇聚了上千家物流服务提供商,吸引了上万名卖家参与其中。【备战Prime Day,无畏物流挑战!】7月,深圳将举办亚马逊旺季备战卖家峰会,届时将有机会与官方平台及众多亿级大卖家进行提前沟通,拓展更多亚马逊卖家的人脉!赶快点击报名参加吧!【】
01
业内知名物流平台倒闭
数据显示,“跨境好×”乃一综合性跨境物流服务平台。此平台针对跨境电商货主在挑选物流服务商时最关注的时效性、安全性、价格以及服务质量等方面,汇集了上千家跨境物流企业,并推出全程交易保障,同时提供物流保险、物流金融等服务的无缝对接,旨在打造跨境物流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这个原本看似便捷的跨境电商物流平台,如今却突然遭遇了严重的危机,悄无声息地爆发了问题。公司里的员工们感到十分困惑,不知所措,而那些在平台上的卖家和物流服务商,也像是失去了方向,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一突发状况。
公司通过“跨境好×”平台向员工发放的《劳动合同终止通知》中提到,由于公司目前面临经营困境,无法维持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因此,不得不从2025年5月28日起终止与各位的劳动合同。若双方同意协商终止劳动合同,公司目前愿意提供一个月的工资作为补偿。
据公司内部员工透露,目前该公司已全面遣散了员工,同时,其运营平台也已暂停服务。然而,对于公司提出的所谓解决方案,众多员工表示出不满情绪。
某社交媒体上,一位自称为前员工的网友痛诉称,5月28日傍晚6点钟左右,该公司以经营困难为借口,宣布解散,携款潜逃。经调查发现,该公司未支付给合作服务商的货款数额高达一千多万元,具体金额尚不明确。此外,该公司还强迫在职员工接受一个月的赔偿金后离职,时至今日,员工们仍未收到应得的业务提成。而且,我的客户利益遭受了极大损失,从4月到5月,他们陆续在平台上下单并已向平台支付了超过100万元的款项。然而,由于服务商未能收到公司的货款,他们以各种借口要求客户再次支付运费以赎回货物(赎货金额各不相同),而客户的亚马逊店铺仍需正常运营。最终,客户只能选择妥协,并与服务商协商支付相关费用以解决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雨果跨境搜索揭示,尽管该平台官网仍能顺利访问,但注册功能已遭关闭。众多业内卖家指出,“跨境好×”的崩盘并非突然,公司早已深陷法律纠纷,股东和法人更迭频繁,此外,业内媒体曾多次发出警示,但遗憾的是,这些警告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该平台吸纳了众多物流企业,然而,平台却悄然无声地停止了运作,导致众多物流企业因未收到运费而将注意力转向了卖家,迫使卖家支付运费以赎回货物。
现在他们索要三倍的运费来赎回货物,这分明是公然抢劫,让人实在不知如何是好。支付了损失,放弃货物同样会亏损,不过是损失大小的问题。对卖家来说,这无疑是飞来横祸,他们已经支付了运费,可现在却要为平台的崩盘承担后果。
卖家们反映,若要取回货物,目前只能尽力与物流公司协商解决,因为“跨境好×”平台拖欠了服务商的运费,物流公司意图从卖家这里补偿部分损失。由于各家的物流公司不同,赎回货物的方案也有所差异,有些卖家甚至被要求支付四倍的赎金,这已经大大超出了货物的价值。对于货值较高的卖家,或许还愿意支付这笔费用,但那些货值较低的卖家,就只能无奈地放弃货物。
02
多家货代频频暴雷
跨境优质企业的意外解体并非个例,实际上,在最近半年里,此类突发性破产事件屡见不鲜,资金链断裂、负责人失联、平台债务累累已经成为了货运代理行业中的常见话题。
洋国际物流集团,这家历史悠久的老牌巨头,拥有长达34年的辉煌历程,却于2025年5月1日宣布停业,不禁让人感到惋惜。
蜥蜴海外仓近期传出破产消息,却擅自对客户货物进行处置,数百个货柜可能以低价出售,此行为引发了众多卖家联合起来进行维权。
广东欧运通供应链公司面临严重的财务困境,部分卖家反映,他们被强制要求支付“赎金”才能提取货物,公司背后存在诸多疑点,甚至有关于其“改头换面”重新开业的传言传出。
深圳天*供应链公司面临回款难题,导致未能按时支付同行业内的货款,累计欠款金额超过千万元;此外,其旗下众多关联企业亦遭受了此波及影响。
墨*物流公司:在问题爆发之前毫无征兆,随后被揭露其办公场所已人去楼空,卖家完全失去了联系。
这些企业在事故发生之前,常常给人以繁荣昌盛的假象,不是在社交平台上大肆宣扬自己的“价格优势”,就是背后有投资公司的支持、拥有稳定的团队和规模。然而,一旦遭遇变故,后台支持断绝、联系方式中断、法人代表更换,买家几乎无法找到追究责任的途径。
众多商家在社交网络中指责不良货代的欺诈举动,其中有人情绪激动,有人感到无奈,而大多数人则感到无能为力。他们夹在货代与平台之间,货物被扣押、运费不断攀升、沟通渠道中断,最终只能独自承担一笔笔的损失。
“18万的货,最后只赔了3万,现在准备打官司”;
此商品临时提价至原价的160%,若客户拒绝此价格,将无法获取货物,并且还需承担1200元的仓储费用。
那个老板已经进入其中,而老板娘更名后另起炉灶,开设了新公司,对之前所承担的义务毫不在意。
“我那几柜货直接被他们低价甩卖了,人都找不到了”。
这些现象已非孤立事件,而是众多不幸的商家所共同遭遇的真实境遇。
更令人忧虑的是,众多事故背后往往隐藏着相似的伎俩:他们以双清包税为幌子,以极低的价格吸引消费者,但实际上他们通过低价报价、拆分订单、滥用账户等手段来削减成本。一旦遭遇查验、扣留货物、面临罚款,卖家便成了最后的受害者,货物和资金双双丧失,旺季也失去了,甚至可能因此影响到品牌的业绩。
在这种情势下,商家的要求实则相当直接:不求最廉价,只望交易可靠;不求速度最快,只盼责任明确;一旦出现问题,有人负责解决、有人承担后果。然而,即便签订了合同、记录了付款,也难以确保货物安全无忧。
在当前行业频繁出现问题的背景下,经验丰富的从业者告诫,商家应当未雨绸缪,构建坚实的防御体系,以减少遭遇风险的可能性。首先,不要将所有资源集中在一个渠道,保持与多家物流合作伙伴的关系,这样更为可靠;其次,必须妥善保存合同、支付凭证以及沟通记录等核心文件,以防万一发生问题,能够追溯责任。对于所谓的“低价双清”或“长期账期”等看似划算的服务,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一旦出现相关情况,承担风险的责任将完全落在卖家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