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海关公布了一则最新通告,指出依照《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案》的相关条款,相互过境的终止时间将予以延期。该通告着重提出了三大政策调整的关键点:一是对正在运输中的货物实施关税豁免的期限,原本定于5月28日结束,现已推迟至2025年6月16日。在2025年4月5日、9日或10日之前装载于船舶并在运输中,同时于6月16日之前完成入境申报的货物,依旧可以享受关税的免除待遇(该免除适用于IEEPA协议下的相互关税减免)。针对特定国家商品关税的调整措施如下:自2025年4月9日至10日间装载的货物,若在6月16日之前抵达中国,将不再依据之前的国别特定税率征收,而是需缴纳额外的10%关税。此类商品在办理报关手续时,必须使用HTS代码9903.01.25进行申报,以确保完全符合最新的政策规定。为遏制对豁免政策的过度使用,美国海关明确强调,仅限于在规定时限内成功装船并完成入境申报的货物,方可获得豁免权益。此政策调整为企业因物流延误争取到了更充裕的时间,有效减少了因仓促报关而可能带来的关税风险。然而,企业必须在6月16日之前完成必要的申报手续。新政策规定,针对2025年4月9日至10日装载且计划在6月16日之前抵达中国的商品,将在原有的10%基本关税之外,额外征收10%的额外关税。尽管这一额外关税与之前的较高税率相比有所降低,但对于某些企业来说,成本负担依然十分明显。总的来说,美国海关此次的政策变动看似带来了一定的利好消息,但实际上却隐含着收紧的趋势。跨境卖家要想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中避免风险,确保盈利,就必须精确掌握政策机遇,对供应链进行优化管理,并加强合法合规的操作。